青光眼可分為三種:
- 先天性
- 隅角閉鎖性
- 隅角開放性
各分類若因發生原因又可區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青光眼。
先天性青光眼
先天性青光眼,或更廣義的孩童性青光眼,指的是嬰幼兒或小孩時期發生的青光眼,通常是因為房水排出的構造具先天異常,導致房水排出受阻,由於小孩的眼球組織較具彈性,當眼壓增加眼球便被撐大,因此形成了典型的大眼睛即牛眼症狀,且黑眼球即眼角膜會因為眼壓增加而造成水腫,使得黑眼球看起來模糊不清澈,並會有畏光及流淚症狀。
由於小孩子不會明確的表達症狀,需父母的警覺性高才能提早發現就醫治療。通常會先使用藥物治療,但先天性青光眼的藥物治療效果通常不佳,若控制不好時,必須積極使用手術治療,才能控制眼壓避免視神經損傷進展。
隅角閉鎖性青光眼
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常見於亞洲人,尤其是年齡55歲以上的女性發生比例較高。發生的原因與眼睛構造有關,當眼睛前房距離較短淺時,房水排出的隅角構造較狹窄,容易罹患隅角閉鎖性青光眼;而遠視眼的眼睛眼軸前後徑較短,前房通常較淺,比較容易發生這類疾病。
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比較容易急性發作,通常發生在晚上或是較暗的環境當中(如看電影或關燈看電視),此時,瞳孔放大,虹膜週邊組織阻塞了房水排出的小樑網構造,導致眼壓急速的上昇,會突然發生視力模糊、看燈光會有光暈、眼睛紅痛、頭痛、噁心嘔吐等症狀,常會被誤以為是高血壓、腸胃炎而延誤緊急處理時效,通常經過眼科醫師處理後都可以把眼壓控制下來,症狀立即獲得緩解,後續治療包括雷射虹膜造孔術以阻斷急性發作的機會,並視情況是否繼續點藥治療,若眼壓無法得到良好控制,也可能必須考慮手術治療。
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也可能間歇性或慢性發作,有時是在門診中被意外發現而診斷出來,慢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症狀較輕,不像急性發作時那麼不舒服,偶爾眼球會酸痛或頭痛,有時甚至沒有症狀,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只是頭痛而不以為意,其實有可能是輕微的青光眼發作,只是沒有造成眼壓急速上升,但是長期的反覆發作,對隅角構造及視神經還是有可能會造成傷害。
隅角開放性青光眼
隅角開放性青光眼通常是小樑網組織因為老化阻力逐漸增加,影響房水排出,造成眼壓緩慢上升,這種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,通常發現時都已經是疾病末期視野嚴重受損,就像隱形殺手一樣,喪失的視野及視力將無法再挽回。
年紀大、黑人、青光眼家族史、近視、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是相關的危險因子,因此,年紀四十歲以上定期檢查眼壓及視神經,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,避免失明的機會。
藥物治療是首選的方式,但若是對藥物治療無法耐受或控制效果不佳時,必須考慮手術治療。
此外,眼壓正常並不代表沒有青光眼,有一類病人稱為正常眼壓性或低眼壓性青光眼,他們的眼壓都是在正常範圍內,但是仍出現青光眼視神經病變,病人往往是因為其他眼疾就醫或包含眼底鏡檢查的體檢時,被意外的發現,這類病人的致病原因,認為是和視神經血流循環不良有關,因此,有心血管疾病、偏頭痛、週邊血管收縮疾病、高血脂、或是血壓過低病史者較易罹患此病。
這一類的病人,雖然眼壓並不高,更明確地說,他們的眼壓並不比一般人口統計出來的正常值高,但對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的患者而言,這樣的眼壓對他們的視神經仍然具有威脅性,在對視神經病變進一步的治療尚未出現以前,目前降低眼壓仍是對這類病人有利的治療。
當然這類具有影響血液循環因素的患者,針對這些因素加以控制及改善,如治療心血管疾病、控制血脂肪、避免血壓過低、促進週邊循環及適度運動等,有助於微細循環的改善,對控制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的進展,有相對的輔助效果。
續發性青光眼
指的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眼壓升高而引起青光眼視神經病變,如眼球受傷使得房水排出構造損傷;虹彩炎或使用類固醇藥劑,使得房水排出構造阻力增加;糖尿病併發新生血管病變導致房水排出構造阻塞;過熟的白內障因水晶體腫脹擠壓房水排出構造,或併發發炎反應阻塞排水通道等;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眼壓急性或慢性的升高,必須要針對病因治療,以避免視神經病變的進展。
其中,由於國人喜歡藥補,常使用中藥或者保健食品,服用一些標示不明的藥丸藥粉,眼睛紅或過敏眼睛癢直接買藥水點等,這些狀況都有可能使身體暴露在類固醇的機會之下,根據統計,約三分之一患者屬於對類固醇具反應性體質,其中少部分最後會造成臨床上明顯的眼壓升高,及導致青光眼視神經病變。類固醇在某些疾病及時機是必要的治療方式,但對一些不必要的使用則應儘量避免,對需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的患者,規律的追蹤眼壓及視神經是很重要的。